10月9日,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。会议指出,全区煤炭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煤矿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,采煤工艺经历了人工挖煤、炮采、机械化开采、智能化采煤。目前,全区煤炭开采机械化率达到100%。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,约60%的在产煤矿完成智能化建设,占在产煤矿产能84%,智能化煤矿数量、产能均居全国第一,正在运行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55个,43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,无人驾驶车辆达到344台。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,产生了一批技术领先、安全可靠、可复制的智能化建设先进经验。
国能准能集团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杨胜利介绍,国家能源集团是中央骨干能源企业,其煤炭产销量、发电量、供热量、煤炭运量约分别占全国的1/6、1/7、1/8、1/9。准能集团作为国家能源煤炭板块主力生产单位,年生产能力6900万吨,是单坑产量位于行业前列的大型露天煤炭企业。近年来,准能集团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,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。在智能穿爆方面,利用数字化采矿设计软件、爆破综合处理系统,以及远程操控钻机、炮孔智能测量机器人、智能装药车等设备,实现了自动布孔、精准装药、微差爆破等智能穿爆功能,减少验孔工16人,提高生产效率30%,保证穿、爆全过程少人、安全、精准作业;在智能洗选方面,建立国内首个千万吨级选煤厂成套数据标准,填补选煤行业空白。首次实现千万吨级跳汰洗选系统全流程智能控制,跳汰机故障报警准确率达到99%以上,现场巡视工作量减少50%以上。
龙王沟煤矿是大唐集团第一个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,矿井年生产能力1500万吨,是国家特级安全高效矿井、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。龙王沟煤矿相关人士介绍,龙王沟煤矿聚焦“建设全国一流智慧矿山”总体目标,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创新工作,先后建成智能综放、智能掘进等十大类98个智能化子系统,主要机电硐室实现无人值守,主要生产经营环节实现减人提效,主要危重作业实现机器替代,矿井劳动定员减少56%,产能增加50%,成为全国第一批47处智能化中级示范煤矿。
当前,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,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、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,既是煤矿稳产增供、提质增效的现实所需,更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。会议强调,要深刻认识煤矿智能化建设重大意义,在国家“减人、提效、增安”的总要求基础上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重点抓好四方面任务。一是明确建设目标,推动煤矿智能化向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质量发展;二是加快提档升级,2025年底,I类井工煤矿和服务年限超10年的大型露天煤矿要完成智能化提档升级;三是创新建设模式,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、本企业的智能化建设模式;四是强化研发运用,运用好“揭榜挂帅”等方式,引导煤矿企业和社会力量联合开展技术攻关。
杨胜利介绍,下一步,准能集团将全面推进无人作业模式、打通智能爆破、智能采剥、无人驾驶、智能辅助等工艺链,建立完整的智能化露天煤矿生产作业体系,力争建成露天矿“423”生产模式(即:穿采运排4工艺环节、采剥2亿立方、坑下作业300人的模式),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再上新台阶,为露天矿山行业发展提供“准能方案”。
龙王沟煤矿相关人士表示,龙王沟煤矿将坚持“实际、实用、实效”原则,加强智能化系统提档升级和常态化运行动态达标,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标杆矿井,围绕网络安全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识别、机器人应用、数据治理、智能控制等六大领域开展技术攻关,全面打造少人无人、安全可靠的智慧矿山,持续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,为内蒙古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。
(文|中国能源报记者 卢奇秀)